读书记忆:五十多年前的一本小《新华字典》
过年闲着,回忆起小时候在家读《新华字典》的故事。
大约是1965年,父亲从新华书店买回来一本小开本的《新华字典》。不久文革开始了(1966年),几乎所有的文化文艺类书籍都被定义为“封资修”的“毒草”,只能批判,不能读了。读书只能读《毛主席语录》和《毛泽东选集》;每天从早到晚革命委员会三趟高音喇叭喋喋不休的播发革命大批判文章,值得一看的是校园里每天新贴的大字报,五花八门,什么都有。
1966年,我12岁,求知欲望强,却无书可读。小学和中学均已“停课闹革命”,不上课也不读书。那时家里没有收音机,更没有手机电话互联网。无聊之下,只能把这本小《新华字典》当书读。
小《新华字典》里有大约6500汉字,为简体字,附带了繁体字对照。字典后附有《化学元素周期表》、公制英制物理单位名称及对照表、《中国历史年表》、中国56个民族名称表等等。
其中《中国历史年表》,是从三皇五帝一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读这个历史年表,知道了新中国之前的“中华民国”存在了38年,清朝存在了276年,明朝存在了267年,元朝则只有99年。从这个历史年表中还看到了五胡十六国时期和五代十国时期各政权的混杂。还有各个帝王的年号。对于当时只有12、13岁的我来说,这个历史年表让我认知了中国历史的久远和丰富的变化、政权更迭的频繁。
我们家里有一些祖父留下来的古书,均是繁体字。大约1967年开始,借助于这本小《新华字典》,陆续从选读到通读全繁体字的《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陆贄文集》《绝妙好词》《困学记闻》《红楼梦》等古书典籍,等等,还读了一本祖父好友程茨荃先生手抄文稿集。
读书和查字典成为当时文革大风暴中青少年自学的最好方式。
五十多年后,回忆起来,那段读古书查字典的故事,是一种优质的文化积淀,对后来的各种学问和学识,支撑和帮助真不少。